大提琴的琴腿应该抻多长?
琴腿、琴脚、支柱、底柱、底棍……说的都是它。
大提琴的琴腿,作用是调节琴的高低,让一把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同身材的演奏者。面对同一把琴,个子高的人用它,就把琴腿抻长一点,个子矮就缩短一点。
但这有一个合理的范围。之前看到过一个说法,值得参考,它是针对儿童琴说的:
如果一个演奏者用一把琴,琴腿的长度需要伸长到超过演奏者小臂的长度,才能方便演奏,则说明这把琴可能对演奏者而言太小了,需要换更大尺寸的乐器;如果琴腿的长度需要缩短到演奏者小臂长度的一半,则说明琴可能太大了。使用儿童琴,又不确定孩子是不是该换更大乐器的家长可以借鉴这个标准。
在这个范围内,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、臂长、椅子高低、防滑垫长短,以及最重要的,演奏习惯,来决定琴腿应该抻多长。
今天的灵魂画手,已经不是昨天的灵魂画手。灵魂画手已经开始用电脑作法作画。
这张灵魂之画中,我尽量展现几个细节:
第一,用后半个屁股坐在椅子的前一半上,后背不要太舒服,不要靠在椅背上,这些基本老师们都会讲,而且大致上没什么分歧。当然了,马大师近些年拉琴都靠在椅背上,但他是大师。他拉琴时候还左手戴手表呢,这些作为普通人没啥必要学。
第二,椅子合适的高度,是它能让演奏者的大腿保持水平,或者能让屁股微微高于膝盖,使身体稍微前倾、具备一定的侵略性。这两种选择,不同老师的要求不一样,但基本不会有人觉得,演奏者的屁股可以低于膝盖,那肯定意味着椅子太低了。
第三,上半身是直立、前倾还是后背微微弯曲,不同老师的要求不一样,可以改天再讨论。
第四,小腿或者直上直下,或者略向里收,或者略向外张开,角度均不能太大,脚要踏实地落在地面上。
上面这几条,可以确定图中蓝色、黄色部分之间的关系。用了合适的凳子,坐姿正确,下面就要把琴放到演奏者怀里了。
大提琴的琴腿和地面之间,会形成一个角度。不同的流派对这个角度的要求不同,但通常会在45°到60°之间。
这个角度越大,琴就越“立”。这种姿势之下,弓子和右臂的重量作用于琴弦上,压向琴弦的分力就越小,在我看来,声音会更内敛、有修养,会更有所谓的“沙龙味”。我比较喜欢的几位法国大提琴家,持琴都更陡峭一些。
反之,这个角度越小,琴就越“平”。在这种姿势之下,弓子和右臂的重量能很自然地降落在琴弦上,在我看来,声音会更松弛、霸道,同时也会更往高远处传,也许会更适合在音乐厅里拉协奏曲。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持琴应该算是很平的,可以算是平到极致了。所以他的琴腿不够长,只能用弯的,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。
无论何种流派,大家基本可以达成一致的是,琴应该顶在胸前的心窝处,而不是顶在肚子或嗓子眼处。所以,如果我们稍微有一点几何知识,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:这个胸前的支点一旦固定,如果演奏者希望琴立起来一点,琴腿就要更短;如果希望琴平躺一点,琴腿就要更长。
所以如果一个演奏者,个子固定,椅子高度固定,琴的大小固定,那么ta所适用的琴腿长短,可以在上面提到的45°-60°的持琴角度范围内,有一点点变化。如果ta(或其老师)出于流派之见,对这个角度有严格要求,那么ta所用的琴腿长度应当是唯一的。
当然了,大部分老师,和绝大部分学琴的人,对这件事没有那么较真,尤其是对于小孩子而言,可能琴的尺寸本身也没有那么合适,所以对琴腿到底用多长,不会搞得这么精细。但有一点是值得提醒的:
孩子(尤其初学者)每天练琴,琴腿的长度应该基本保持一致。这个“基本一致”,精密度是厘米级别的,倒也不用太精密,但绝对不能太粗放。
如果每天练习时候,他们所使用的琴腿忽长忽短,那么他们的两只手形成肌肉记忆就会有更多困难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些篮球运动员,他们每天训练时,面对的篮筐的高度一天一变,那他们就很难固定自己的投篮姿势。
这样一来,他们的左手迟迟练不准,右手的触弦点总也稳定不下来,就在所难免了。忽视这样的外部细节,会给练琴带来巨大的额外时间投入。
所以呢,大提琴的琴腿应该用多长,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