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展台桌底迈上世界舞台,中国乐器企业走了40年
1997年,刘运斌第一次来到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取经,“市场规模、竞争意识、产品质量、设计款式……无论哪方面我们都差太远,简直一无是处。但是,越是这样,我们的市场就越大,机会就越多。”他下定决心带领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走出去,进军国际市场。改革开放40年来,国内乐器企业先后迈开走向世界的脚步。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,2017年,我国乐器行业累计出口额15.48亿美元,贸易顺差11.45亿美元;共向全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乐器,比2016年又增加了8个,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。由商务部、财政部、中宣部等部门共同评审认定的2017—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中,乐器行业有13家企业入选。“音乐无国界,乐器是音乐的载体,音乐文化交流日渐深入,乐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,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。”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泽民说。
从当作玩具到以量取胜
“乐器行业通过产品贸易出口率先走出国门。改革开放初期,由于质量不过关,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是当作乐器,而是当作玩具卖。在国际乐器展会上,国外经销商把我们的产品放在展台底下,只有客户需要价格非常低廉的产品时,才会拿出来。”曾泽民说。
1999年,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通过与外贸公司合作参展法兰克福乐器展,拿到16万美元的订单。2000年,津宝乐器独立参展法兰克福乐器展,在30平米的展位上拿下70万美元的订单。津宝乐器总经理刘运斌说:“我们也有中、高级产品,但是质量确实不太好,展品装卸过程中就能发现技术疏漏,只能拼命总结,详细记录,回来改进。”
“上世纪80年代,珠江钢琴已派人前往欧洲钢琴研发基地考察,1985年第一次参加美国NAMMShow时默默无闻,当时,珠江钢琴的展位非常不起眼,存在感很低。”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谭婵表示,珠江钢琴清楚地认识到国内钢琴制造技术、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1987年,珠江钢琴率先聘请外国专家作为技术顾问,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提升产品质量。2001年,珠江钢琴钢琴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,但是在国际市场上,仍然是以量取胜,产品档次不高,品牌影响力弱。
从产销第一到品牌融合
刘运斌介绍:“满足客户需求,持续改进是我们一直的追求。随着工艺水平、生产技术、成本控制、研发速度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外国客户发现,津宝乐器质量过硬,价格公道,出货量大,信誉度好。”津宝乐器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,也接受世界一流品牌产品的生产加工。目前,津宝乐器生产的西洋打击乐器、民族打击乐器、木管乐器、铜管乐器、乐器支架和乐器箱包等6大系列400多个品种,行销90余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,打击乐器产销量居全球首位,管乐器产销量全球第二。2007年,珠江钢琴推出专业高档钢琴品牌“珠江·恺撒堡”,填补我国高档钢琴生产空白,很快被市场认可。目前,珠江钢琴年产销量已超过13万架,累计产销钢琴超过210万架;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%以上,全球市场率达25%以上。“珠江钢琴持续巩固了全球钢琴产销规模第一的市场地位,背后靠的是‘以质取胜’。”谭婵说。
改革开放以来,乐器企业引进先进技术、设备、人才,产品供应到海外,市场日益国际化。上世纪80年代末,国产乐器出口开始规模化,2017年,我国乐器行业累计出口额15.48亿美元。如今,中国是全球乐器出口大国,主要产品产量已达到全球总产量的50%到70%。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中的13家乐器企业,都属于乐器行业出口重点企业,具有强大的产品群,稳定的客户群。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。曾泽民介绍,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民族乐器企业的文化营销在行业中也很突出。民族乐器企业通过文化交流、文化营销,拉动了文化品出口,民族乐器不但出口至东南亚华人地区,更远销欧美。
近几年,乐器行业骨干企业收购海外乐器品牌,将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进行融合,以自主品牌为主体进军国际市场,收到很好的效果。2016年5月,珠江钢琴正式完成收购德国专业钢琴制造厂商SCHIMMEL(舒密尔)的股权交割手续,SCHIMMEL公司成为珠江钢琴旗下控股子公司,进军国际高端钢琴市场。谭婵介绍,这次珠江钢琴主动走出去,收购德国高端钢琴制造企业SCHIMMEL,是珠江钢琴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。SCHIMMEL具有130年的品牌历史,市场主要覆盖欧洲、北美等地。此次并购,双方将在资本、品牌、技术、市场、人才等各方面进行深度合作,互补共赢,实现产业水平再度提升。收购完成之后,珠江钢琴将继续保持SCHIMMEL在德国生产基地、波兰生产基地和传统工艺,传承卓越产品品质,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保持其生产经营的独立运作和持续发展,并结合珠江钢琴在国内同行业的资源优势,迅速扩大SCHIMMEL在中国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。珠江钢琴也将加速推进品牌、生产、人才、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化运作,通过SCHIMMEL实现整个集团的产品结构高端化,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。谭婵说:“作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民族品牌,珠江钢琴走出去,展现的是中国制造的实力,传递的是音乐文化的美好。”
从贸易出口到文化交流
始创于1957年的广东红棉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个自主品牌,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拓宽市场,打造自主品牌,在出口量上位居世界前列。近年来,红棉乐器以全球发展的定位,投资近3亿在广东省建立全新产业基地,引入智能化机械手生产设备,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吉它提琴生产线,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。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,红棉乐器积极拓展音乐文化产业,整合全球优质资源,构建红小宝艺术中心(全球)体系、建立世界乐器博物馆、跨界动漫行业、举办国际音乐之旅等。2014年,首家海外红小宝艺术中心在美国开业,红棉乐器迈出音乐文化走出去的第一步。
“国内乐器企业具有产能优势,但是在品牌影响力方面还存在差距。红小宝艺术中心是红棉乐器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广东红棉乐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强介绍,目前全球已有50多家红小宝艺术中心,拥有特色教育课程、出国游学等资源,未来将加大力度输出中国传统文化,比如增设汉字学习课程。通过红小宝艺术中心的平台,与全球音乐艺术学院携手合作,组织具有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,成为传播友谊的桥梁。
“乐器行业将产品和文化相结合,在硬件产品中融入文化内涵,市场粘合度非常高,发展稳定。”曾泽民表示,中国乐器协会在乐器行业横向跨界方面也在进行大胆尝试。2016年,中国乐器协会联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、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、中央音乐学院成立“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”;整合行业及社会资源,开展供需对接,完善产业链和终端的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服务。将于今年7月举办的2018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结合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需求,探讨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方法途径,增进国际行业组织交流合作,进而实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。
“乐器企业扎实做好基础工作,从贸易入手,打造过硬产品质量,健全服务体系,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。”曾泽民认为,乐器企业走出去,不能停留在产品贸易阶段,而是进入文化交流阶段,品牌融通,产品扎根,扩展乐器产业发展空间。乐器是音乐产业的重要部分,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,承担传承、交流、教学、影音、娱乐等功能;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乐器行业发展现阶段的体现。乐器企业具备开放、包容,战略思维创新的市场理念,才能在国际舞台担当重要角色,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。(卢旸)